查看原文
其他

今日《自然》:治疗头秃的希望!干细胞制造人类皮肤迎来重要突破

学术经纬 学术经纬 2021-10-28


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  


顶尖学术期刊《自然》今天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中,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(Boston Children’s Hospital)主导的一支科研团队带来了利用干细胞制造人类皮肤的重要进展。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(iPSC)培养出的皮肤类器官,经过4-5个月,不但形成了皮肤特有的多层组织,更重要的是包含了毛囊、皮脂腺和神经回路,接近完整的真实皮肤

研究人员相信,这项发现不仅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人类皮肤的发育,更有望为那些受脱发、疤痕或遗传性皮肤病之苦的人带来革命性的治疗


不起眼的毛孔,巨大的挑战



先来仔细看看皮肤。这是一种复杂的多层器官,主要由表皮层和真皮层组成,包括了毛囊、皮脂腺等各种附属结构毛囊和皮脂腺的开口——毛孔,虽然不显眼,甚至还被一些爱美人士“嫌弃”,但要知道它们对于皮肤的功能极为重要,参与体温调节、体液维持、介导触觉及疼痛感知等各种过程。如果没有这些附属结构,皮肤也就难以正常地出汗、分泌油脂,以及长出毛发。

▲毛囊、皮脂腺等“附件”对皮肤的功能十分重要(图片来源:123RF)

研究作者在论文中指出,出于研究和临床的目的,用包括了真皮细胞和表皮细胞的培养系统在体外重建人类皮肤已有40多年的历史,然而,有一个艰巨的难题一直未能解决,那就是在体外培养系统中长出含有功能性附件的皮肤

类器官培养系统带来突破



在这项研究中,Karl Koehler教授及同事利用类器官(organoids)培养系统做出了突破,从人类多能干细胞出发,培育出具有各种皮肤特征的结构。

由于皮肤的表皮和真皮在发育时来源于不同的细胞类型,为了从多能干细胞中培养出包括这两种成分的皮肤类器官,研究人员仔细优化了培养条件,分步添加生长因子,先后诱导出表皮前体细胞和真皮前体细胞。

这些细胞长成了球体。70多天后,球体中开始出现毛囊,每个球体出现了近50个毛囊。与此相关的皮脂腺、神经、肌肉和脂肪也逐渐发育。经过4-5个月的培养期,这些类器官具有明显的表皮层和真皮层,而且含有毛囊、皮脂腺和紧密连接的神经回路。

体外类器官培养流程(图片来源:参考资料[2])

研究人员用单细胞RNA测序法分析了体外培养的皮肤类器官。胎儿标本比较来看,这些皮肤类器官与18周的胎儿面部皮肤相似。

体外培养140天的皮肤类器官发育特征与18周胎儿的面部皮肤相似(图片来源:参考资料[2])

除了体外分析外,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动物移植实验,展现了这些新造皮肤的治疗潜力。

他们在免疫缺陷小鼠(以确保移植物不会被动物的免疫系统攻击)的背部皮肤中植入了培养的皮肤类器官。这些类器官不仅能够与小鼠表皮融合,在伤口处形成平面皮肤,而且其中55%的移植物继续生长,长出了2-5毫米的毛发

移植到小鼠背部的皮肤类器官,像真正的人类皮肤那样,长出了黑色的毛发(图片来源:参考资料[1])

未来的发展



《自然》同期的专文评述对这项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,认为“这项工作具有巨大的临床转化潜力”,为治愈秃顶的难题迈出了一大步。尽管在实现应用之前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,比如再生的效率和培养的时间等,但“我们相信这个希望终将成为现实”。

题图来源:Pixabay

参考资料
[1] Jiyoon Lee et al., (2020) Hair-bearing human skin generated entirely from pluripotent stem cells. Nature. DOI: 10.1038/s41586-020-2352-3
[2] Leo Wang & George Cotsarelis (2020) Hair-bearing skin grown in a dish. Nature Doi: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d41586-020-01568-2


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微信团队,欢迎转发到朋友圈,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。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,请在“学术经纬”公众号主页回复“转载”获取转载须知。其他合作需求,请联系wuxi_media@wuxiapptec.com。



新冠病毒专题
官方命名 | 不是人造病毒 | 戴口罩管用 | 复杂的基因组产物 | 受体结合能力 | CRISPR检测技术 出现症状就晚了 突破人体防线

癌症突破
抗癌疫苗 | 癌症地图 | KRAS | 酒精 | CAR-T 2.0 | 单细胞CAR-T | 外泌体 | 白血病免疫疗法 | 膳食纤维与肝癌 | 中年危机 | 液体活检 | 化疗与癌症转移 | 抽烟喝酒要不得 | 癌症转移 | 癌细胞变脂肪 | 自噬反应 | 钾离子 | PD-L1远程攻击 | CAR-T安全性  | 染色体外DNA | 癌症全基因组 肿瘤内的细菌

智慧之光
大脑逻辑 | 母爱 | 脑细胞 | 阿兹海默病血检 | 孤独 | 可乐 | 生酮饮食 | 阿兹海默病毒假说 | 大脑抗衰老 | 麦克阿瑟天才奖 | APP蛋白 | 畅游大脑 | 细菌感染假说 | 睡眠与心血管疾病 | 电击提高记忆力 | 明星抗抑郁药 | 重新定义生死  | 脑机接口 | 分子蓝图 | 突破血脑屏障

热门前沿
膳食纤维 | 人工智能 | 耐寒 | 维生素D | 脂肪治疗 | 细菌耐药 | 性别逆转 | 延年益寿 | 细胞分裂 | 减肥新方 | 单染色体酵母 | 吃不胖的方法 | 精准医学 | 单性生殖 | 胚胎发育 | 基因疗法 | 蚊子吃减肥药 | AI医生 |长寿天然分子 | 细胞排除垃圾 | 大道至简 | 吸猫 | 太空旅行 | 打印器官 全新抗生素 | 压力催生白发 | 吃不胖的基因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